身為戶外活動的領隊,除了事前對行程的安排做妥善的規劃,如何挑選同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伙伴,也是相當重要的。

試想,一個三天兩夜的backpacking之旅,代表有超過60個小時,你隨時都看到同隊同伴燦爛的笑臉,或是煩惱的哭臉;吃也在一起,睡搞不好也睡在同一個帳棚。大概除了個人方便的時候,才可以享受一角三五分鐘的清靜時光。同隊的伙伴能不慎選嗎?

記得九月底曾經去聽Ed Viesturs的演講。這個人,在今年初完成無攜氧氣筒攀登全14座超過八千公尺高山的壯舉。言談風趣,台下聽眾常聽得樂不可支。記得他提到他的一個攀登伙伴,說道一定要慎選攀登伙伴。言下之意,他實在喜愛這個攀登伙伴到了不得的程度。也難怪,那麼長的時間,就和這個伙伴用根繩索牽牢牢的,所以,怎麼能找個討厭的呢?他說:「如果你在零海拔的時候不喜歡這個人,怎麼能指望上到8000公尺高度的時候,突然就喜歡這個人呢?」

最好的狀況是,參加你的活動的伙伴都已經是很有默契的好友了。啊,如果你真的有這麼多好伙伴,一定要好好珍惜他們啊。以個人的經驗來說,找到一個和自己合拍,體力差不多,對戶外活動的期待相近的好伙伴,是相當困難的。如果真找到了一個,一定要好好珍惜,回家也記得在佛堂多燒幾炷香才行。

我猜,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尋尋覓覓,也就是很多人參加登山團體的原因吧。

在登山團體辦活動,麻煩的地方是,活動一刊登出去,對你的活動內容感興趣,報名參加的人多半都是陌生面孔。該怎麼知道讓誰去,讓誰不要去?

當然,如果你把行程的難度和挑戰性誠實的寫出來,可以讓人們先自動篩選,可能是知難而退,可能是太過輕鬆不符合他的期望。可是人們有時候會高估自己、有時候則會低估,還是報名參加了,領隊於是就必須擔任把關的任務。

在我的登山團體,我們稱這個過程為Screening,我戲稱為身家大調查。

當有興趣的人報名參加活動的時候,領隊會發給一份screening form。表格裡包含的問題,五花八門:

〈基本問題,不傷感情〉

個人基本資料,緊急聯絡人資料當然要填。領隊還會根據參加者居住的地點,幫忙安排共乘,以節省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再來會詢問到的是群組裝備,包括帳棚、爐具、濾水裝置等。這些東西不需要每人自備一份,爐具和濾水裝置一組人兩三份就足夠。有些比較長天數的隊伍,還會設計群組菜單,再將食物的重量均勻分配給組員。

最後問及個人的醫療經驗或特殊技能,主要詢問是否曾受過任何醫療相關的訓練,像是野外急救(Wilderness First Aid)或是心肺復甦(CPR)等。特殊技能適用一些技術層面較高的活動,像是泛舟、滑雪或是較高難度的登山以及雪地行進等的技巧與知識。

領隊不需要是團隊中體力最好的人,也不需是團隊中知識最淵博,經驗最豐富的人(當然,如果以上條件均備,可能讓你成為更棒的領隊)。但是,領隊必須是最熟悉團員的人,懂得調節團員互動,帶領團隊向共同的目標前進,在必要的情況,冷靜縝密的下決定的人,因此,了解團員的特殊技能,可發揮知人善任的好處。

〈私人問題,步步為營〉

再來就牽涉到比較個人的問題了,這包括個人的體能狀況和疾病史。

戶外活動,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參加者需要具備基本的體能,畢竟是背著重物,爬上爬下,一天行走的時間,從六到十小時不等。而我們走向戶外,是為了享受戶外清新的空氣、曼妙的鳥語蟲鳴、以及可人的美景,體能的狀況愈好,愈能把身體上的負擔拋在一旁,專心一意享受走向戶外的樂趣。

再者,以團隊的眼光來說,戶外畢竟不比文明之處,救護車十分鐘可達。以安全為考量,團隊必須是以一個整體的單位來行進的。團員隨時在一起,除了減低意外(比如說迷失路途,單獨穿過激流而滑倒)的發生,在意外真的發生的時候,領隊也有比較多的資源可供調度。

所以,在挑選隊員的時候,先以行程的難度為基準,再盡量安排團員間的體力狀況不要天差地遠。雖然說,敝登山團體舉辦活動開宗明義就說,行進的速度是以團隊中速度最慢的團員為準,但有個體力超強,沒事就跑不見人影,動不動就給比較慢的團員心理壓力的人,也是會給團體活動帶來極大的負擔的。

舉例來說,fast hiker versus slow hiker是相當經典的問題,每次參加領隊座談,幾乎每個領隊都曾經遇到過。對於領隊來說,除了挑選體力狀況不要相差太多的團員之外,在行程前一定要開宗明義申明團隊行進速度的準則。再來,可能要見招拆招。

我曾經和走得飛快的團員約定過,他們可以走在前頭,但是不能消失在我的視線之內。或者他們可以走在前頭,但是遇到交叉路口、渡河、或是山頂一定要停下來等全部團員到來。或者調他們到最後做押隊的任務。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一次受訓的途中,後方的一人受安排,假裝抱怨正在行進上坡的隊伍速度太慢,說道他的腿走上坡若太慢會不舒服,領隊嘗試提醒他當初對行進速度的約定,交談爭執中,我前面一位的女性團員就哭了,她以為她是大家爭執的重心,因為她是團員中行進最慢的一位。後來,我花了好一段時間用同理心安慰她,可惜收效不太。對我來說,我學習到的一課,就是有時候領隊做決定,還是要快、狠、準好些。

我們對體力狀況的了解,包括詢問該人平常從事運動的項目、強度、以及頻率。另外還會詢問最近幾次該人是否曾經參加過,或者是自行從事過什麼戶外活動,戶外活動的型態和天數,地點以及負責的領隊為何?如果必要,會請參加者列出幾位曾與其一起從事過戶外活動,了解其戶外活動狀況的伙伴的姓名和聯絡方式。

以上問題,看起來實在瑣碎,有時還會激起參加者的反感。我記得我第一次身為參加者填寫這份表格的時候,就曾經有「這到底在趕啥?」的疑問。後來身為領隊,我通常都會先向填寫表格者解釋這份表格的重要性。

偶爾,還是會得到不是回答的回答,像是「I exercise regularly」或是「I am pretty fit」。或者該人雖有過戶外活動的經驗,最近的一次參加經驗,卻已經是在三年前等等。這樣的回答,通常都必須再魚雁往返,或是電話訪談,以保證相當程度的了解。

不過,就算再小心,還是會有出差錯的時候。有一次根據填寫的資料,一位參加者看起來非常active,交談的感覺也還好,可是出隊後,他遠遠落在後頭,原來他那一陣子因為一些症狀,身體狀況受到藥物影響,體力不如前。幸好,參加的團員都非常體諒,後來我們還拆他的包,把他背的重量分一些給其他團員,該次行程總算圓滿結束。

再來,問到個人的疾病史。

我們比較注意的包括個人對食物、野外動植物的過敏與否,是否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以及如果該人是否正因某病徵長期服藥中。如果領隊有疑慮,一定要和參加者懇談,或者是請參加者請其主治醫師開立證明,可以從事該項戶外活動才好。

去年間就發生,一位參加單日健行活動的隊員,途中心臟病發不治身亡。不幸之幸是,當初帶該活動的領隊和該隊員以及該隊員的家屬間,已經做好很良善的溝通,事後的急救措施和安排也有妥善的處理。沒有在該隊員身逝之後,再帶來更多的遺憾。

再來,講一個過敏的案例。我曾經參加過一個隊伍,隊伍的一個人對昆蟲過敏,所以身帶一劑 Epi-pen。Epi-pen在美國是處方藥,不是隨便到藥局可以買到的。我受的野外急救訓練如此說道,如果該受害者受到過敏原螫刺,產生過敏反應,有呼吸困難症狀,需急救施打Epi-pen從大腿處刺入注射(如果沒有呼吸道問題,則不需要採此急救措施,使患者服用過敏藥物,並注意觀察即可)。

由於Epi-pen是和死神搶時間的措施,如果團員中有人有此處方,一定要和該個團員溝通,看是否讓每個團員都知道其Epi-pen置放的位置。

當時該個團員就告訴每個人,他的Epi-pen放在哪裡。說巧不巧,一行人走在路上,有一人不小心誤踏蜂窩,前幾個先走過了,等到蜜蜂大發威的時候,後面幾個人都慘遭蜂螫。我很幸運地是屬於前面的一群人,該個攜帶Epi-pen的也是,只聽到後面的人慘叫:「Bees! You guys, Run! Run fast!」於是大家就開始沒命的奔跑,尤其是催著那人跑快些。不過,事後那人說,他根本不是因為蜜蜂才帶Epi-pen的。這這,他到底是因為什麼過敏呢?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不過,學到的一課是,screening的時候,還是要問清楚,不要當一個半弔子。

〈結語〉

個人覺得,screening對領隊最大的考驗,就是在拒絕別人。誰喜歡告訴興沖沖的報名者「我不能讓你參加這次的活動」?可是你如果隨便讓任何人參加,那麼當初就乾脆不要讓他們填寫什麼表格了。拒絕是很重要的,拒絕也是一門藝術。

我在剛加入這個登山團體的時候,也曾被拒絕兩次,主要是因為經驗不夠,不過該領隊都有給予我一些訓練上的建議,並且希望我以後再去報名參加,讓我的挫折感少了些。我認為拒絕的時候,除了委婉解釋原因之外,幫他打開一扇未來參加活動的窗戶,是相當重要的。

當然,還有很多潛在的問題,是一紙 screening form 察覺不出來的。更需要旁敲側擊,以及領隊的手腕的。比方像是大家的個性以及心態上的問題,團隊間很多問題,就在於組員之間不麻吉。我還曾經參加過一個團隊,其中的兩位男性團員差點大打出手的。這方面的問題,在領隊的訓練過程中,稱為group dynamics,姑且稱之為群體的互動吧,且留做他日再做討論。

Screening — 身家大調查

11 thoughts on “Screening — 身家大調查

  • December 8, 2005 at 9:51 am
    Permalink

    這就是我為什麼在fitness center 做測驗說體能還不錯
    可是自己卻知道還差得遠了
    可能我會一直都是在平地跑阿走阿的那種
    卻不太敢挑戰戶外的訓練

    不過那個Epi-pen 我家也有一支
    當初他過敏我們趕緊去看醫生買來備用

    Reply
  • December 8, 2005 at 1:14 pm
    Permalink

    這個程序真的很不錯
    很值得學習與思考呢!!

    Reply
  • December 8, 2005 at 4:45 pm
    Permalink

    calixta,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喔,大家的戶外經驗也都是從無到有的,主要是看妳有沒有興趣罷了。

    BTREE,歡迎來玩,
    這個程序雖然麻煩,可是我帶兩天以上的隊,都還是要screen一下才比較安心。

    Reply
  • December 9, 2005 at 10:37 am
    Permalink

    恩恩,挑選隊員真的很重要
    在台灣這樣的機制似乎還好,除非是縱走級的路線,才會評估隊員的實力,目前我參加過去NOLS上課回來的朋友開的隊伍才有填寫這樣的表格
    原來有Epi-pen這種東西阿!!

    Reply
  • December 12, 2005 at 1:43 am
    Permalink

    從艾瑪網摘連過來的 好棒的站喔! Po只在美東*帶團*嗎? 我一直很想參加Sierra Club辦的backpacking, 只是常常上面寫的要求都是要fit or experienced , 一直都還沒敢報名, 大背包跟帳篷晾了兩三年了還沒機會好好用到.

    Reply
  • December 12, 2005 at 2:46 pm
    Permalink

    藑鷸,美國這邊是非常小心的,除了安全考量外,還怕被告呢。我參加的登山團體規模很大,所以也對法律問題特別注重。

    nachtluft,先說一聲歡迎來玩,
    其實登山團體帶團的人多半都是自願的,所以比較喜歡帶有經驗的人,這樣領隊的負擔比較輕。我常常建議我的Club應該多開一些entry-level的trips,畢竟大家都是從新手開始。

    我目前是只有帶美東的啦,雖然我最近又受了帶西岸或是國外團的訓練,但是我要必須協辦兩次才有資格自己帶隊,所以要帶到美西去,還有一陣好等 … :-p

    Reply
  • December 13, 2005 at 11:01 am
    Permalink

    部落格版主:

    您好!我是智邦生活館的編輯。智邦生活館首頁改版新推出編輯推薦-網摘精選單元。在網路上四處為網友們精挑細選好文章。今日拜讀此篇文章,欣賞其中的筆調和觀點,將其選為 2005年12月9日艾瑪美食生活頻道的網摘 (http://digest.url.com.tw/amarylliss/),與網友們分享。我們推薦如果造成你的不便,煩請回信告知。如需好文貼紙,請至 http://digest.url.com.tw/amarylliss/2005/10/post_259.php 謝謝您!

    敬祝 平安

    智邦生活館網摘頻道編輯 敬啟

    Reply
  • January 23, 2006 at 1:13 pm
    Permalink

    很高興看到有關Screening的討論,
    去年在NOLS參加Outdoor educator mountaineering課程,
    因此填了一堆的Screening form,
    其中有關健康,疾病史相關的文件還必須要醫生的確認及簽名才有效,
    最後學校依此表格來判斷身體是否能夠負荷上課所需的體能
    並且在表格中需要填寫自己的運動情況,
    如什麼樣的運動,每格多久時間運動一次及每次運動的量,
    並要列出對於即將要上的課程,對自己體能上的訓練計畫,安排,
    在台灣目前有使用Screening來審核參加人員體適能的狀況還不普遍,
    不過在戶外活動上使用Screen確實有其必要性,
    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發生的問題

    在上課出發前,
    每個人的背包會先過磅做紀錄,
    在行走時,依每個人當時的狀況來調整背負的重量,
    教材中建議個人的背負重量為體重的45%,
    出發前分配的公糧及公器材及個人裝備總重不見得會在這範圍中或者會超過,
    因此在行走初期在依個人行走的感覺及速度稍做調整,
    使整各隊伍的行進速度能夠一致,另一方面能夠從這部分培養團隊的默契,因此幾天後不需要講師會領隊的分配,隊員便會在早上出發前
    針對當日要走的路線作評估,並對隊員體能狀況來調整公器材及食物的分配,
    還沒機會到東岸走走,如果可以參加您的隊伍應該會很棒喔!
    順安!

    Reply
  • January 24, 2006 at 11:42 am
    Permalink

    Raven,
    首先先謝謝你的comment。你的經驗相當有趣呢。
    我覺得screening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夠組織起一個比較平均、比較協調的團隊。
    台灣的登山社團好像也有在出隊前先測試跑步時間速度的,也可算是screening的一部份吧。
    當然,如果有機會,歡迎來參加我帶的隊!

    Reply
  • April 18, 2006 at 9:14 pm
    Permalink

    PO
    很好奇體能究竟是要什麼程度才算至少不會造成整個團隊的負擔呢?
    因為我也是那種exercise regularly,
    可是擔心一上山後沒多久就露饀了的那種,
    很想九月過去費城後去參加你們的活動,
    這陣子可以建議一下如何鍛鍊自己的耐力,
    以免到時後太軟腳嗎?

    對了,我暑假要回台灣去,
    有沒有需要什麼東西呢??

    Reply
  • April 19, 2006 at 10:00 am
    Permalink

    Ming,
    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不過平常運動和真正負重是有一點差別的。建議你先負重,然後走一個day hike來看看自己的狀況。譬如說,自己覺得舒服的速度在哪裡,隔天酸痛的肌肉又是在哪裡等等。

    可以說說看你平常的運動情形嗎?一般是建議至少一週運動三天,一次三十分鐘以上,這樣會有基本的耐力,再根據個人不同狀況來加強。

    謝謝你啦,如果真要幫我帶東西,幫我帶幾包北海鱈魚香絲吧,呵呵。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Visit Us On FacebookVisit Us On TwitterCheck Our Feed